1事故風險分析
評估內容 | 可能發生的事件 | 危險源 | 危險源描述 | 地點 | 風險描述 | |
影響形式 | 主要影響對象 | |||||
事故災難 | 職業健康危害 | 產生的粉塵和噪聲 | 機械設備高速運轉、攪拌、粉碎產生的噪聲和粉塵,焊工維修班電焊作業等 | 攪拌站操作工、維修工、鏟車司機 | 人員傷亡 | 人員 |
2應急工作職責
(1)現場應急自救小組及人員構成情況
① 應急組長:值班班組長。
② 應急成員:各崗位成員。
(2)職責
應急組長職責
① 全面負責職業中毒事故的現場處置;
② 組織制定和實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;
③ 領導、組織和協調各崗位人員實施現場處置;
④ 保證實施現場處置的器材、工具及物資的供給;
⑤ 及時向公司值班領導、總經理報告事故現場處置情況;
⑥ 及時向公司尋求外援。
(3)現場各崗位人員職責
① 具體實施本崗位職業中毒事故的現場處置;
② 在班組長領導下,有針對性地實施現場處置;
③ 及時向班組長報告事故現場處置情況;
④ 及時向班組長尋求外援。
3應急處置
①程序:
②粉塵危害事故應急措施:
預防措施:
1、公司人事部依法為職工參加工傷社會保險。
2、配備專職或兼職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人員,負責本公司職業危害防治工作;
3、開展對接觸粉塵人員的職業危害健康體檢工作,建立人員健康檔案,對從業人員的塵肺、疑似塵肺病進行健康普查和診斷治療。
4、對作業人員上崗前及在崗期間定期進行粉塵危害預防培訓,強化對職工的粉塵危害防治知識的教育,提高對粉塵危害的認識,了解其危害,正確使用防塵用品。
綜合防塵個體防護措施:
1、工作面接塵場所入口處必須懸掛戴防塵口罩標示牌。
2、所有進入工作面的人員,必須配戴防塵口罩。
3、每班班組長進入工作面前,須檢查本班人員是否按規定配戴防塵口罩,發現沒有配戴防塵口罩者,嚴禁進入工作面作業。
4、公司相關部門必須按時發放防塵用品,保證員工上班正常使用。
塵肺病病人處理:
有關塵肺病的處理,涉及塵肺病防治及妥善安置塵肺病患者、患者的勞保福利待遇、勞動能力鑒定及職業康復等工作,目前按衛生部、勞動部、財政部、全國總工會1987年11月發布的〈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〉執行。
根據此規定,職工被確認患有塵肺病后,公司應根據職業病診斷機構的意見,安排其醫療或療養。在醫治或療養后確認不宜繼續從事原有害作業或工作的,應自確認之日起兩個月內將其調離原工作崗位,另行安排工作;對于因工作需要暫不能調離的生產、工作的技術骨干,調離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半年?;加袎m肺病的職工變動工作單位時,其塵肺病待遇應由本公司負責或兩個單位協調處理,雙方商妥后方可辦理調轉手續。并將其健康檔案、塵肺病診斷證明及塵肺病處理情況等材料全部移交新單位。調出、調入單位都應將情況報告所在地的勞動衛生職業病防治機構備案。職工到新單位后,新發生的職業病不論與現工作有無關系,其職業病待遇由新單位負責。勞動合同制工人,臨時工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后,在待業期間新發現的職業病,與上一個勞動合同期工作有關時,其職業病待遇由本公司負責。如本公司已與其他單位合并,由合并后的單位負責;如本公司已撤銷,應由總公司負責。
粉塵所致矽肺事故應急處置:
1、作業現場呼吸性粉塵濃度超過接觸濃度管理限制10倍以上,立即停止作業并向值班室匯報,值班室通知有關領導進行分析并處理,專職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組織接觸超標人員進行職業危害應急體檢。
2、按照職業健康查體周期,組織職工進行職業健康查體,發現疑似塵肺病人,應及時進行復查確診并調離粉塵崗位。
3、確診后應及時上報并進行治療。
③噪聲危害事故的應急處置
預防措施:
1、保持設備經常性完好,發揮設備本身消音降噪的功能,如果設備發生故障,噪音指標超過國家環保標準時,要立即進行檢修,直到符合標準才可使用。
2、工作人員配備切實有效的勞動防護用品。
3、在設備選型時選擇低噪音設備。
4、對職工進行定期體檢,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。
5、加強設備維修,減少設備老化帶來的噪聲。
噪聲危害事故的應急處置:
1、如果設備發生故障,出現異常噪音或噪音指標超過國家最高環保標準時,要立即停止設備運行,并通知值班室。
2、定期體檢發現職工聽力嚴重下降或出現嚴重煩躁情緒,應及時調離原工作崗位置。
4注意事項
1.???? 發生事故后,現場人員保持鎮定,切不可驚慌失措;
2.???? 救護人員必須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救護;
3.???? 人員發生中毒立即查看人員情況,及時進行必要的急救措施,例如:人工呼吸、通風透氣等;
4.???? 切記不要人員圍觀,留出周圍空間,保持持續通風。